2016-07-14 國際人資介紹 - 加拿大人力資源概況(2016)

國際暨公關事務委員會/翁婉慈 Ashley Wong

 

提到楓葉你會想到哪個國家?確實,就是 ─ 加拿大!加拿大環境位於北美洲陸地面積是世界第四大的國家,國土面積總面積是台灣的111倍( 998 萬平方公里),其總人口數卻只約為台灣的1.5倍,3,604 萬人(2016年1月人口統計;Statistics Canada, 2016a),可見其境內地廣人稀,因此其整體人口增長需靠著高度移民來達成,2005 年至 2014 年區間每年平均約有25 萬移入(Statistics Canada, 2016b),多聚集於南部氣候溫和可耕地區,北部地區普遍低溫,人口稀少。因移民人口每年正成長以及曾經被英國、法國殖民的關係,加拿大也成為世界上最具包容性國家的代表,59% 為英裔、24% 為法裔、其他族裔合計 17%。近年亞裔、中東、印度人口漸增多,英語及法語同為官方語言,華語現為官方語言外之第三大語言,占總人口數3%(經濟部全球台商服務網,2015)。

究竟加拿大有何魅力,每年能夠吸引這麼多人選擇移民至加拿大?其實這與加拿大豐富的自然資源、良好的福利政策和高度已開發的科技最具關係。在2016 年公布的世界評比中,加拿大在 156 個國家中脫穎而出,榮獲世界最幸福國家第六名(SDSN, 2016)。在居住環境上,加拿大雖列為工業大國,但政府致力於自然資源及環境的保護,打造出宜人的居住環境;在福利政策上,對孩童撫養、就業保險、退休金計畫、養老金、低收入養老補助金、全民健保及子女教育儲蓄等政策都有完善規劃;在科技上,其重視資訊科技建設與發展,由加拿大聯邦政府廣泛運用網路提供各種申請服務即可窺知,民眾申請政府各項福利直接上網就可以完成。在各種條件評估下,過去台灣人也將加拿大視為適合移民和安排退休生活的國家,根據加拿大移民單位統計,在2005 ~ 2010 年間每年都有 2600 ~ 3000 位台灣人移民至加拿大(Statistics Canada, 2016c)。自2011 年後,台灣人移民至加拿大的人數就開始銳減, 2013 年起台灣人均所得亦首度超過加拿大,此種情形也反映到移民至加拿大的人數,2014 年來自台灣的移入人口就掉落到691 人。這代表加拿大衰退了嗎?其實不然,現今,加拿大仍維持高度的移入人口狀態,最大移入國是菲律賓、印度、中國和伊朗等國,也經由這些國家獲得大量的人力補充,並且仍然是全球富裕、經濟已開發的國家之一 2015 年人均國民生產毛額達45,982 美元,排名世界第 20 名(Maps of World, 2016)。綜觀以上背景,呈現了加拿大在國籍包容性,教育、政府透明度、自由度、生活品質及經濟自由等條件都名列前茅,相當值得取經。

 

 

加拿大的政治、經濟情勢

加拿大在 15 世紀末起即歷經法國、英國殖民,直至1867 年獨立成為國家,奉行聯邦制、君主立憲及議會制,由13 個省和3 個地區組成,至今仍以英女王伊莉莎白二世為國家元首及加拿大君主,為大英國協成員,奉英國女皇為國家名義元首。女王任命加拿大總督為其在加拿大的代表人,然而實際的政治權力屬於加拿大聯邦政府,由總理領導。聯邦政府採議會內閣制,內閣各部會行政首長由總理提名,經由總督任命之,立法權由人民選舉產生的眾議院議員決議。在聯邦制度之下,加拿大聯邦政府制定統一的政策和辦法並由省政府共同執行,但在各省內的資源分配權力各自獨立,此些內容明訂於1867年「英屬北美洲法案」中明訂聯邦管轄國防、外交、刑事案件、通貨、銀行、貿易、運輸、公民及印第安人等事務,而教育、民事案件、健康、福利、天然資源及地方政府劃歸各省管轄,農業及移民則由聯邦及地方政府共同管轄。在殖民背景下,加拿大官方語言為英語和法語,當地原住民與則被認定為當地的母語。加拿大約有1/5 (20.6%,2011 年數據)人口為境外移入,大部分的移民來自亞洲和中東國家,包含來自中國、菲律賓、印度、阿拉伯、韓國和日本等國(Statistics Canada, 2015b)。

經濟方面,加拿大堪稱是一得天獨厚的國家,不僅鄰近世界強國─ 美國,獲得經濟利益之便,更擁有諸多優勢,包含豐富的天然資源、專業人才與技術、健全教育與醫療制度、穩健的金融制度、以及領先全球的通訊與運輸基礎建設,所以曾被評比為全球第3 最適合經商的國家、全球商業投資環境最佳的國家、電子化政府效率連續 五年蟬聯世界第一、全球國家競爭裡排名第8、全球無線通訊、動畫多媒體、電子遊戲、以及光電領域的領導者、生物科技公司總數世界排名第二、航太工業全球排名第三、全球農產品與木材主要輸出國、全球最大鈾與碳酸鉀生產國,也是主要礦物與金屬和鑽石生產國、石油蘊藏量為全球第二高,僅次於沙烏地阿拉伯、全球第 三大天然氣生產國,也是第六大石油天然氣設備與服務輸出國(加拿大駐台北貿易辦事處,2016)。加拿大經濟成長率一直維持在平穩狀態(表1),但近年受到全球景氣影響以及石油價格大跌仍持續對加國經濟造成負面影響。美國和加拿大長期以來互為主要投資者,加拿大因為內需市場小,近年因全球金融市場前景尚未明朗,而且在國際油價下跌影響,可能仍會對企業營利帶來不利,但隨美國經濟復甦腳步,使加拿大貨幣疲弱的財務政策,將有助製造業出口到美國,此消彼長之下,經濟表現仍不會太差。從表1可了解加拿大聯邦政府也預期2016 年GDP 成長率將略升至1.5%,足以印證其對經濟的信心。

表1 加拿大經濟指標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GDP real growth, % (a)

1.9

2.0

2.4

1.2

1.5

CPI, year average, %(b)

1.5

0.9

2.0

1.1

1.7

Exchange rate(c)

1.00

0.97

0.91

0.78

0.75

資料來源:(a)World Bank& Statista; (b)Canada Statistics(c)USForex(*表預估值)

整體而言,加拿大經濟政策提供良好的貿易環境、人民福利,提供各領域優秀人才得以發揮專業。加拿大聯邦政府每年擬定「經濟行動計畫(Canada’s Economic Action Plan)致力於以恢復預算平衡、促進就業、經濟成長及長期繁榮等主要施政目標,以提高生產力和促進企業的整體競爭力。於2015 年上任的新總理 Justin Trudeau 同樣深知經濟的重要性,並願意提供更多有益中低收入戶保障、增加就業機會、彈性移民以及加倍投資基礎建設來活化加拿大的經濟(BBC 中文網, 2015)。綜觀,加拿大對於未來長期的經濟發展採取支持就業、創造就業機會與彈性的技術移民政策,作為國家長期經濟發展政策。

 

加拿大勞動力現況與趨勢

  1. 人口正成長,仰賴移民政策

加拿大是一多元文化及種族的移民國家,歡迎世界各地優秀人士移民,移民政策也確保加拿大一流人才的不虞匱乏,吸引了全球各地高科技人才移民。反觀,各先進國家皆面對人口結構老年化的問題,然而對加拿大而言,自立國以來,人口始終維持正成長,平均人口長率為1.2%(World bank, 2015),此可歸功於其移民政策。加拿大聯邦政府採取開放的態度,歡迎世界各國專業技術人才以及投資移民,作為增補國力的重要政策。移民類別分為:1. 親屬移民(family);2.技術移民(skilled worker);3 商業移民(business);4.難民(refugee)。其中商業移民又分為投資移民(investors)、企業家移民(entrepreneurs)及自雇移民(self-employed persons)。移民政策中投資移民為加拿大創造就業機會、資金流入對整體加拿大財政及就業率有莫大貢獻,而技術移民以具備10 年管理經驗之專業經理人、高度專業技術工作者(如:醫生、牙醫、建築師)、電子通訊專業、特定職業(如:屠夫、卡車司機)以及勞力密集專業(如:油田工人、清潔員、水果摘採人員)作為優先考量(Government of Canada, 2016a)。

加拿大總勞動人力約有1,9 萬人,占總人口的53.5%,整體勞動參與率為65.8%,失業率為6.9%,在女性參與率也高達61.%(表2)。加拿大每年約有25 萬人國際移民移入,而其中約有35% ~ 40% 的人為 30 ~ 44 歲的青壯年人口(Government of Canada, 2016b),並且在移民政策的選才下,為加拿大補充了優質的國際勞動力,並且從聯合國的數據推估加拿大2030~2050 年人口年成長率可望維持在0.4%。同樣為國際移民淨流入的國家,如美國、法國與新加坡也預估將分別維持在0.4%、0.2%、0.2% 的人口增長率(United Nations, 2015)。從勞動力增長的狀態加拿大的在未來仍維持在一個平穩的人口成長,使自己的勞動力維持在平穩的狀態。

 表2 勞動指標

(Unit: Thousand)

Participation rate

Unemployment rate

Employment rate

Both sexes

65.8

6.9

61.3

Men

70.6

7.5

65.3

Women

61.2

6.3

57.4

         

資料來源:Statistics Canada (Jan., ). Last modified: 2016-01-08

最後,從整體產業結構了解加拿大勞動力分布(表3),可看出加拿大以服務業為主要勞動力就業市場,佔有78.4%(2015年),此勞動力偏頗也是加拿大聯邦政府需要特別注重和平衡的移民政策,當加拿大國民多數從事服務業後,在農業和製造業需要有更多的勞動力注入,所以移民政策歡迎此些人口移入,另外也可看到健康照護與社會協助行業自2011 年以來都維持在200 萬以上的勞動力與其發展社會照顧福利政策相呼應。

表3 勞動力與產業結構

Employment by industry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All industries

17221.0

17438.0

17691.1

17802.2

17946.6

Goods-producing sector

3801.3

3873.9

3910.1

3897.1

3870.4

Agriculture

307.9

305.7

314.0

305.1

294.9

Forestry, fishing, mining, quarrying, oil and gas

339.9

365.5

368.1

372.6

354.9

Utilities

137.1

133.4

135.0

136.9

137.0

Construction

1294.6

1322.8

1369.8

1371.5

1371.2

Manufacturing

1721.8

1746.5

1723.1

1711.0

1712.4

Services-producing sector

13419.8

13564.1

13781.0

13905.1

14076.2

Wholesale and retail trade

2677.9

2660.9

2710.7

2729.3

2732.7

Transportation and warehousing

849.5

857.4

882.9

896.8

917.2

Finance, insurance, real estate, rental and leasing

1076.0

1061.7

1078.8

1083.8

1102.9

Professional,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services

1264.6

1270.7

1310.9

1333.3

1365.8

Business, building and other support services

694.3

704.3

740.9

734.8

760.6

Educational services

1170.2

1209.6

1226.5

1236.9

1274.1

Health care and social assistance

2084.1

2141.0

2189.9

2219.7

2292.3

Information, culture and recreation

771.9

759.1

756.7

757.2

750.6

Accommodation and food services

1141.1

1170.1

1169.6

1207.5

1210.6

Other services (except public administration)

769.5

804.9

795.3

795.1

761.8

Public administration

920.4

924.3

918.9

910.7

907.4

Last modified: 2016-01-08. (unit: thousand)

資料來源:Statistics Canada(Jan. 2016e). Labour force survey estimates.

 

  1. 加拿大勞動法以人為本,注重勞動力的保護

加拿大聯邦政府面對全球化的影響,尤其製造業的勞動人力需求大幅降低,加拿大聯邦政府為輔導職業轉型,設計良好的勞動保護法令和失業給付方案,以協助勞動力盡速重返勞動市場。

 

加拿大基本工時和台灣一樣,每週工作40 小時部分特定行業至多48 小時;加班費率基本為1.5 倍,最低每小時薪資因各省分的不同有所差異,但整體介於10.50 ~12.50 加元(Government of Canada, 2016c)。表 4 為聯邦政府所訂定「加拿大勞工法」摘要,勞工法中即規範了最低工資、有薪假期、懷孕和育兒假、工作和加班時間,各州可以此為基礎再訂定優於聯邦之法令。加拿大聯邦政府致力於勞工健康、工作與家庭平衡政策在其勞工的休假政策亦可窺見,例如,在緊急原因休假(emergency leave)項下,包含12 週病假以及家人照顧假(compassionate care leave),其中受到矚目的是今年1 月份始通過法令調整的家人照顧假,如因家人或同居三年以上的同居人(具夫妻關係)身染重病,須照顧,最高可留職停薪達28 週(Alberta Labour, 2016d)。

表 4 加拿大聯邦政府勞動法令摘要表

Item

Content

Minimum Wage

General adult minimum rate of the province or territory where the work is performed.

Hours of Work& Overtime

Max. 48 hours/week; Overtime when 8 hours/day and/or 40 hours/week exceeded

Paid Public Holidays

9 days
(New Year’s Day, Good Friday, Victoria Day, Canada Day, Labour Day, Thanksgiving Day, Remembrance Day, Christmas Dayand Boxing Day)

Vacation

2 weeks/year; 3 weeks/year after 6 years

Emergency Leave

8 weeks compassionate care; 3 days bereavement (paid); 12 weeks sick leave

Pregnancy & Parental Leave

17 weeks maternity leave; 37 weeks parental leave; combined duration not to exceed 52 weeks

Termination of Employment

2 weeks after 3 monthsand two days wages per year employed

資料來源:workplace.ca( April, 2016)

隨著加拿大聯邦政府計畫性的進行產業轉型面臨許多勞力密集工作逐漸消失,聯邦政府透過失業給付方案引導勞工迅速重返職場,以降低失業率。首先,加拿大聯邦政府推動就業保險(Employment Insurance, EI),提供讓被保險人可以獲得技能發展、重新找工作,獲得工作經驗、改善工作技能,甚至創業(Government of Canada, 2016d)。透就業保險,失業者可以獲得政府協助求職技巧、職業安置、研擬重回工作行動計畫、個案管理及勞動巿場資訊等,最終目的為使失業者可以自食其力,迅速重返就業職場。同時,該保險法也提供經費讓團體、企業及社區提供失業者就業服務,其中包含提永久供雇用失業者的薪資補助、培訓補助。

 

加拿大人力資源挑戰及因應之道

加拿大天然資源豐富,擁有良好的教育制度,為一高科技先進國家,吸引大批高科技人才移民至加國。加拿大聯邦政府政府亦致力於塑造良好生活與工作的環境,從勞動法令、就業保險、退休金等協助每一位加拿大國民從出生到死亡都可以獲得妥善的照顧。在高科技、醫療、農產品、礦業、機械工業及貿易等面向展現出其優勢,加上位置接近美國以及景色環境優美吸引大量的優質移入人口,充實國家勞動力,既沒有已開發國家的人口負成長問題,也沒有重大的人力問題。然而,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加拿大的優勢如無法穩定持續發展,也有可能無法保持穩定的領先地位,下面列舉加拿大兩個重要促成其經濟發展要素卻帶來其人力資源所面臨的挑戰。

 

維持吸引頂尖人才移入並照顧非典型就業勞動力

加拿大天然資源富饒,是主要礦物與金屬和鑽石生產國,並且石油蘊藏量居全球第二,卻也因為油價大跌連年對經濟造成負面影響,此點影響加拿大經濟競爭力甚鉅。當加拿大失去經濟吸引力,將面臨人口移入的速度減緩,甚至頂尖人才不再願意成為加拿大人。加拿大聯邦政府除了利用貨幣政策刺激經濟之外,加拿大各省更紛紛在移民政策(Canada Visa, 2016)祭出技術移民優惠,使頂尖和重點扶植產業人才得以更快速(fast-track)完成移民通關,也可透過提名制度成為移民者,並預計將產業轉型為高科技加值產業,諸如無線通訊、動畫多媒體、電子遊戲、光電、生物科技、航太工業、農產加工業等,以打造加拿大工業經濟領先地位以及直接補充優質人力的目標。

加拿大小型企業高達97.9%,相較其他國家大型企業比較不發達,所以高比例的勞動力選擇擔任約聘(contractors)、顧問(consultants)、自由工作者(freelancers)、季節性勞工(seasonal workers)或是臨時工(temps) (Government of Canada, 2016e)。加拿大聯邦政府稱此些勞工為非典型就業(non-standard employment),非典型就業之勞動力非像永久雇員一般能獲得周全的保護,而且其有可能同時間身兼多份工作,加拿大聯邦政府將其定義為四類:兼職工作者(每周小於30 小時工時)、臨時性雇用(包含契約、季節、短暫的工作)、自營工作者(自己為雇主,沒有員工)以及多重工作擁有者(同時擁有多個工作)(Statistics Canada, 2008)。此些型態的勞動力可能處於低獲利且工作不穩定的狀態,即便社會福利政策再好,而加拿大聯邦政府也擔憂此些勞動力在老年無法支持其生活所需,甚至成為社會的隱憂。面對此一問題,加拿大聯邦政府坦承當前要務需要改善其工作條件,國稅局提出「退休儲蓄計畫(Registered Retirement Savings Plans, RRSPs))」以協助非典型就業勞動力強迫儲蓄,為老年計畫做準備。另一方面,如同本文之前所提及加拿大聯邦政府提供輔導職業轉型和職業訓練,以協助勞動力可以迅速符合勞動市場的需求。這兩項措施都在協助讓非典型就業勞動力能自食其力以及為老年生活提前準備。

 

管理多樣性(diversity)議題以創造更融合的工作環境

加拿大是世界第一個採取多元文化主義(multiculturalism)作為官方政策的國家,始自1971 年,加拿大聯邦政府就提出不論種族或民族,其語言、宗教都具有價值並值得尊重,因此保護少數民族以及擁有兩種官方語言的政策即推出並落實於加拿大。加拿大聯邦政府體認到原住民以及新移民是經濟成長的動力,基積極的推動相關政策,讓各不同種族、國籍新移民融入加拿大的文化之中,使其在沒有壓力的狀態下,以成為以加拿大人為驕傲並分享加拿大的民主價值。因此,多樣性被視為國家資產,加拿大人了解多國語言、多種文化,反而更容易實踐在教育、貿易以及全球的外交參與。此外,多樣性被視為移民政策潤滑劑,同時積極促進經濟的成長,加拿大統計局預計在2031 年,加拿大在國外出生的人口將佔25~28%,而少數族裔群體也將佔29%~32%(Evans, 2013),顯示多樣性對於加拿大人將越來越顯重要。

根據加拿大勞工工會(Canadian labour congress)的調查,加拿大勞工面臨多樣性管理的危機,其中原住民和新移民融入職場的問題最顯嚴重,並提議聯邦政府盡速正視種族歧視議題並有效改革(Canadian Labour Congress, 2015)。加拿大的企業雇主同樣深知一個有效率的組織需要投入心力管理多樣性和包容性在工作環境管理多樣性的方式與其組織文化和氣氛的建立息息相關,因此相較其他國家,加拿大雇主更願意塑造一個具多樣性和包容性的工作環境。雇主需要引導員工了解多樣性的工作場所文化和價值觀,使來自不同背景員工獲得更好的適應,有助於員工對工作的敬業以及留才。加拿大最佳多樣性雇主(Canada's Best Diversity Employers)獎項截至2016 年已經持續舉辦10 年,其評選包含企業雇主在五種群體的制度發展:(1) 婦女、(2) 少數族裔成員、(3) 殘疾人、(4) 原住民、(5)同性戀、雙性戀或變性者。如何建立和維持一個多元化的工作環境是組織的共同責任,管理階層需要以身作則對如何消除團隊中的成見或偏見有深入的了解,並營造開放的溝通氣氛讓團隊成員能更好的理解各種文化特性,並公開討論如何將多樣性融入工作環境。

 

結語

從本文可知,加拿大聯邦政府在既有的穩健基礎下,只要持續穩定維持經濟發展、並促成優質人口移入即可確保其經濟地位領先。在小型企業高達九成七的企業結構,非典型就業的勞動力成為加拿大最須關注的一群勞動力,需要有更好的配套措施,引導並協助經濟發展,成為高盈利所得的一群,應該加拿大聯邦政府所應努力的方向。另一方面,和仰賴高度移民的國家相同,都面臨多樣性管理的挑戰。加拿大聯邦政府和企業單位深知人員多樣性議題影響其生產力、創造力以及國家經濟,因此莫不對此議題多加支持與推廣,甚至將多樣性議題列為國家層級、企業組織文化首要政策,妥善管理此議題,轉而讓來自各國不同種族且擁有不同語言、信仰、性別、政治、性傾向、經濟地位和能力的人民在加拿大這塊土地上,以成為加拿大人為榮,在心中深植加拿大DNA。在加拿大人眼中,多樣性議題並非以主流種族或文化強勢「同化」,而是給予更多的尊重與欣賞,這部分值得各國政府以及企業雇主學習。

 

Bibliography

Alberta Labour(2016). Passionate care leave. Retrieved from https://work.alberta.ca/documents/compassionate-care.pdf

BBC 中文網(Oct., 2015). 新聞人物:加拿大新總理賈斯廷·特魯多。取自:http://www.bbc.com/zhongwen/trad/world/2015/10/151020_profile_trudeau_canada

Canada Statistics (Dec. 2015b). Immigration and ehnocultural diversity in Canada (2011 statistics).Retrieved from https://www12.statcan.gc.ca/nhs-enm/2011/as-sa/99-010-x/99-010-x2011001-eng.cfm

Canada Visa (2016). Canada skilled worker immigration. Retrieved from http://www.canadavisa.com/canada-skilled-worker-immigration.html

Canadian Labour Congress ( March 2015). Racism in Canada? yes, it’s still rampant and we need a government that will commit to working to end it. Retrieved from http://canadianlabour.ca/news/news-archive/racism-canada-yes-it%E2%80%99s-still-rampant-and-we-need-government-will-commit-working

Evans, L. (2013). Diversity in Canada: an overview. Retrieved from http://canadianimmigrant.ca/guides/moving-to-canada/diversity-in-canada-an-overview

Government of Canada (2016e). Key small business statistics – June 2016. Retrieved from http://www.ic.gc.ca/eic/site/061.nsf/eng/03021.html#table1-1-1

Government of Canada (June, 2016d). Employment insurance regulations (Date modified:2016-06-17). Retrieved from http://laws-lois.justice.gc.ca/eng/regulations/SOR-96-332/page-1.html

Government of Canada (Mar. 2016c). Current and forthcoming minimum hourly wage rates for experienced adult workers in Canada. Retrieved from http://srv116.services.gc.ca/dimt-wid/sm-mw/rpt1.aspx?lang=eng

Government of Canada (March., 2016a). Permanent Residents by census division and age group.

Government of Canada (May, 2016b). Immigration and citizenship. Retrieved from http://www.cic.gc.ca/english/index.asp

Maps of World (May, 2016). Richest Countries in the World (2010-2015). Retrieved from http://www.mapsofworld.com/world-top-ten/world-top-ten-richest-countries-map.html

SDSN (March, 2016). World Happiness Report (updated). Retrieved from http://worldhappiness.report/

Statistics Canada (2008). The impact of precarious employment on financial security in retirement. Retrieved from http://www.statcan.gc.ca/pub/75-511-x/2006001/ch/5203531-eng.htm#a1

Statistics Canada (Aug., 2015a). Immigration overview.

Statistics Canada (Feb., 2016b).IRCC Permanent Residents February 2016 data.Retrieved from http://open.canada.ca/data/en/dataset/036f5d83-490b-491b-a49e-3fed5cc860ad

Statistics Canada (Jan. 2016e). Labour force survey estimates. Retrieved from  http://www5.statcan.gc.ca/cansim/a26?lang=eng&retrLang=eng&id=2820008&&pattern=&stByVal=1&p1=1&p2=37&tabMode=dataTable&csid=

Statistics Canada (Jan., 2016a).Canada's population estimates. Retrieved from http://www.statcan.gc.ca/daily-quotidien/160316/dq160316c-eng.htm?HPA

Statistics Canada (Jan., 2016d). Labour force, employment and unemployment, levels and rates. Retrieved from http://www.statcan.gc.ca/tables-tableaux/sum-som/l01/cst01/labor07a-eng.htm

United Nations (2015). World population prospects (2015 revision). Retrieved from http://esa.un.org/unpd/wpp/publications/files/key_findings_wpp_2015.pdf

Workplace.ca (April, 2016). Workplace standards. Retrieved from https://www.workplace.ca/laws/employ_standard_fed.html

World Bank(2015). Canada data. Retrieved from http://databank.shihang.org/data/reports.aspx?source=2&country=CAN&series=&period

加拿大駐台北貿易辦事處(2016)。加拿大商機資訊(更新日期:2016年4月4日)。取自http://www.canada.org.tw/taiwan/commerce_canada/index.aspx?lang=zho&menu_id=42

         經濟部全球台商服務網(2015)。加拿大投資環境簡介。

 

閱讀更多:
 



訂閱電子報 

Copyright @ 2018 Chinese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Association.
All Right Reserved.
本網著作權及責任社團法人中華人力資源管理協會 CHRMA 所有,禁止未經授權轉貼節錄
本站最佳瀏覽解析度建議:1920*1080